“俗话说,无酒不成席。在春节这样重要的日子,与家人好友相聚,吃一顿团圆饭,把酒话家常,这种年味才叫人回味久远。”春节假期的一天,天津的陈大爷在家吃饭时,举着酒杯笑呵呵地说道。
大年初二,陈大爷特意去超市采购了几瓶白酒,与家人亲友一同聚餐。吃饭前,家人发现外包装上印有商品条码,于是拿出手机扫描。其中,陈大爷的儿子利用某扫码软件进行扫描,显示“未找到相关商品信息”。陈大爷的女儿利用微信内“条码追溯”小程序进行扫描,显示出了商品名称、企业、地址、条码状态等相关信息。同是手机扫描,识读结果却不同,这是为什么呢?
原来,“条码追溯”是由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开发的官方小程序,信息由企业直接填报,这可能是出现两种不同识读结果的原因。
编码专家老马讲解道:“按照《商品条码管理办法》,系统成员应当按照有关国家标准编制商品代码,并通过中国商品信息服务平台通报编码信息。陈大爷购买的白酒,其生产企业,作为编码中心系统成员在对其产品进行编码后,就已经登录平台通报相关编码信息了。这就不难理解,为何消费者使用‘条码追溯’小程序查询,可以准确获取商品信息了。由于部分扫码软件应用的可能是第三方数据库,没有单独采集商品相关数据,导致消费者扫描产品信息为空。”
鉴于此,老马推荐消费者使用编码中心官方网站或者“条码追溯”小程序、“中国编码”App等途径查询产品信息。“但是,识读出的产品信息也是仅供参考,不能直接用于判断产品质量,还要对比品牌、产品包装、消费者口碑等多种因素。”老马同时提醒道。